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、圖片,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;已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“來源:新安晚報或安徽網”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行走新安江畔,處處是山水畫卷。最美生態,需要最嚴保護,但看似尋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卻艱辛。從“上山一把斧,下山兩百五”到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”,從“江上逐浪撒網,漁舟唱晚”到“泉水養魚,漁享休閑生態旅游”,從產業“含綠量”到發展“含金量”,從“新安江”到“心安江”……2012年,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啟動,這是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,也是安徽生態強省“一號工程”。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安江生態成績單,是十年來,新安江人用理念與智慧書寫的,用付出與努力鑄就的,用拼搏和奉獻贏得的。
航拍九砂村,新安江邊的一個小村莊。
自覺守護源頭活水
六股尖瀑布,是新安江、錢塘江、富春江的“三江”源頭。當地休寧縣鶴城鄉新安源村村民老謝今年60歲了,從小生活在六股尖腳下、新安江源頭,提起這“三江之源”,老謝很是自豪?!斑@可是我們村的地標啊?!?/p>
每天走上一段山路,來到六股尖瀑布跟前看看,是老謝的“日常工作”,“每天不看她一眼,不放心?!崩现x是新安源村護村隊五名隊員之一,每日當班時,要巡護幾十公里,護林防火、護漁護綠、河道清理……巡護途中,老謝經常不帶水杯,渴了便直接雙手合攏,捧上一捧六股尖泉水喝上幾口,清新甘甜?!昂煤劝?,沒話講?!?/p>
不過,數十年前,六股尖附近因林木優質豐富,曾遭遇較為嚴重的砍伐。李發權是新安源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幾十年前的伐木情景他還有所記憶,“當時流行的一句話就是‘上山一把斧,下山兩百五’,村民帶把斧頭上山,下山就能把木頭帶下來換錢?!?/p>
為切實保護好新安江源頭的一草一木、山山水水。近些年來,鶴城鄉始終堅持落實“最高標準、最嚴監管、最實舉措、最強保障”的生態保護要求,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,實施“生態黃板”茶園綠色防控措施。6個行政村全面建成生態美超市,累計回收生活垃圾200余噸。成立了漁塘村黨員為主的鶴城鄉護漁隊。還緊密結合新安江流域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,先后建成健身廣場20處、停車場10處、硬化美化村道20公里、實施改廁550戶、建成污水處理終端20余處。
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山清水秀吸引來游客,村子里開了10多家民宿,筍干、茶葉、老南瓜等“土貨”都成了香餑餑。村民享受到了生態“紅利”,也發自肺腑地守綠、護綠。
退捕漁民吳飛雷
退捕上岸“泉水養魚”
定潭村,坐落在安徽省歙縣南部。村民吳飛雷從小生活在新安江畔,從祖父輩開始以打魚為生?!鞍滋焐习?,晚上住船”,是吳飛雷童年乃至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習慣?!笆龤q就開始跟著父親學打魚?!眳秋w雷說,早上7點前上岸務農,傍晚五點上船去新安江下網打魚,凌晨三四點收網。
吳飛雷家有兩艘船,一艘居家生活,一艘打魚。有時候就在家門口下網,有時候要開20多公里水路去趕潮。
每年梅雨季封江一個月后的開江之時,是新安江漁民們最快活的時候。吳飛雷還記得,最多的一次他們家下了4道網,打了1000多斤魚?!安蒴~、鱖魚、翹嘴白、鳙魚、鯰魚……我們小的時候,那魚是品種又多,質量又好,不愁賣?!钡敻赣H把打魚這項工作真正交到吳飛雷手中時,吳飛雷發現,純靠打魚已經無法滿足生活所需?!懊黠@能感覺到,江里的魚越來越少了?!眳秋w雷說,無節制地電魚、江水污染等都讓魚量下降。
吳飛雷雖每晚仍保留著打魚的習性,但也不得不另辟主業,開磚場。
2012年,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啟動,吳飛雷敏銳地嗅到了生態商機。為配合生態保護,他關停了磚場,2016年又在歙縣昌中村創立“泉水養魚”事業,一邊打魚,一邊養魚。2019年,吳飛雷正式退捕,一心撲在養魚上?!艾F在種魚繁殖技術突破了,就在考慮如何將孵化量搞上去,目標是達到1000萬尾/年,成品魚產量達到5到10萬斤?!眳秋w雷說,未來他希望將園區建成集觀光、休閑、垂釣、文旅為一體的生態莊園模式。
如今,當吳飛雷每每回到定潭村,再望著家門口一江新安水時,心情又舒暢起來,“小時候的綠水青山又回來了?!?/p>
新安江邊的九砂村靠發展旅游業致富。
昔日小漁村轉型旅游村
九砂村是新安江邊一個小村莊。這里曾是歙縣眾多小漁村之一,全村擁有100多戶漁民,幾代人以打魚為生,家家戶戶的漁船在新安江邊依次排開,蔚為壯觀。作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一個重要實踐地,近幾年來,九砂村為支持新安江生態保護,全面退捕,漁民上岸,漁船上交,同時拆除養魚的網箱,清理水道。
漁民們上岸吃什么?旅游飯!7月26日,新安晚報、安徽網、大皖新聞記者乘坐擺渡船,在“突突”聲中,到達了九砂村。采訪間,記者遇到了兩撥游客,一撥調研人員。
九砂村在新安江山水畫廊上,有上百棟徽派古民居依山而建,階梯分布,錯落有致。姚國平是九砂村前任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也是退捕漁民。姚國平帶領漁民們從退捕上岸到轉型旅游?!罢粌H給予退捕補貼,還開展各類崗位培訓,引導大家發展生態農業、生態旅游,保障漁民上岸有出路、就業有門路、生活有保障?!?/p>
姚國平介紹,2020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,九砂村重點聚焦沿江自然風光的整治提升,提倡村民捐獻老磚、石磨等打造創意景觀墻,打造了“離園”“別苑”“漁樵耕讀”等參與體驗類節點,還有秋禧節特色曬秋活動。2021年,該村吸引游客量近20萬人次。
村中老祠堂也通過“微創意”運營,被盤活成了“輕奢咖啡館”,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9年6.4萬元到2021年19.39萬元。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自覺推動綠色發展、低碳發展,如今在新安江畔蔚然成風。
六股尖瀑布,新安江、錢塘江、富春江的“三江”源頭。
“新安江模式”走向全國
奔流于斑斕山嶺和粉墻黛瓦間的新安江,是皖浙兩省人民共同的母親河,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。
2011年,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拉開大幕,2012年試點正式啟動。作為流域上游省份,安徽省委省政府將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作為生態強省“一號工程”,納入五大發展行動計劃。
生態保護,需要制度護航。安徽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領導小組,在省政府辦公廳專設處室,協調指導黃山市和省直相關部門從事具體工作。上下游建立了流域保護治理聯席會議制度,完善聯合監測、汛期聯合打撈、聯合執法、應急聯動等工作機制。
阮堂亮是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中心主任,據其介紹,近年來,黃山市成功舉辦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、新安江生態補償實踐研討會、新安江金融發展大會,開館運行新安江生態文明實踐中心,“生態美超市”實現流域重點鄉鎮全覆蓋,保護新安江已成為黃山市人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。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十年來,通過皖浙兩省三輪補償試點工作,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水平顯著提升,水清岸綠,上游水質持續保優?!靶掳步B年達到補償條件,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凈水,連續多年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?!比钐昧琳f,同時,“新安江模式”還在全國10個流域、15個省份推開,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大創新。
許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/文 余康生/圖
請輸入驗證碼